武城四女寺湿地公园位于武城县东部,规划边界:北起武城县、德城区交界的减河,南至省道S318,以六五河大部分河段、大屯水库、四女寺景区为主体,包括利民河、利民河东支、利民河北支部分河段。公园总面积为1.0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0.67平方公里,公园湿地主要由河流、水库、草本沼泽等湿地组成,构成武城县城区东部的绿道长廊和生态屏障,对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和观光休闲具有重要价值。
四女寺省级湿地公园周边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合理利用区内的四女寺因四女行孝的故事而得名,古“武城八景”的“槐荫清风”胜境就在此处,曾有《槐荫清风》诗云:“水绕千家市,庭留四女槐。青云连叶密,淑气促花开。日晚玄蝉集,秋深鸟鹊来。西风几摇落,根干尚堪栽。”四女寺在历史上居水陆交通要冲,“千乘旌旗分羽卫、九河春色护楼船”是其历史上的繁盛写照。恢复在建的四女寺景区水系曲折蜿蜒,环境清幽,基本保持了原有生态面貌。该区东部水利枢纽闸群壮观,岸边垂柳成荫,园内花草繁茂,河内碧波荡漾,风光十分秀美。水与坝相映,绿与白互融,白墙灰瓦相称,将野趣、凝重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风貌融为一体。
四女寺湿地公园是长江水、黄河水、运河水三水汇聚之地,湿地以人工湿地为主,园区内现有维管植物67科150属235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包括银杏、莲、野大豆。园区内河流纵横、水网交错、植被资源丰富,吸引众多动物来此栖息、觅食。园区约有脊椎动物267种,其中东方白鹳、鸳鸯、苍鹰等22种,分别为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湿地保育区:包括大屯水库和自大吕王庄村至辛立庄村之间的六五河河段及其周边绿化范围,占公园总面积的49.1%。此区以大屯水库为主体,重点开展对水质的保护。
恢复重建区:包括省道318至吕王庄村之间的六五河河道及其两岸绿化带,占总面积的20.4%,重点开展湿地的恢复和重建。
科普宣教区:以大屯水库以北的六五河河道为主体,整合六五河以西、省道254以南的芦苇沼泽区,占总面积的18.2%,以湿地宣教为主要功能。
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位于六五河和减河之间的三角地,包括四女寺景区以及部分利民河和六五河北段范围,占总面积的12%。主要开展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项目。
四女寺湿地公园建设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水鸟栖息地的基本要求出发,强调科学修复湿地系统,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境。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严格保护现有湿地资源及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建设以生态保护为主,集湿地体验、观光休闲、科普宣教、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